首页

伊轩爽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30 02:31:02 作者: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41687

  央广时评 | 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将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日

浦东先行先试,“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浦东“城市大脑”覆盖了交通、环境、应急等一线民生领域。大到城市应急处置,小到渣土车违规、噪音扰民,通过数字赋能,这些城市治理中常见的难点,都可借由“城市大脑”进行协同治理。

“西游记”主题过街天桥亮相长春

昨晚,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高考志愿填报”App,至少有20个。这些App的下载量参差不齐,少的几百次,多的已经被下载了几十万次。记者接连下载了两三个,点进去后看到首页就是各种“套餐价”,都在标榜“服务考生大优惠”。有一款App分为“基础版”“完整版”和“跃进版”,这几天推出了大酬宾价。其中,“各高校招录数据查询”“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选一’”“投档方向分析”等,每一步都要付费。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

1月下旬起,2024年春风行动在全国火热开展,各地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劳务专车、专列、包机等服务,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一趟务工专列,承载多少就业梦想?一个劳务品牌,怎样实现技能增收?一个信息平台,如何精准匹配岗位?本报记者深入多地,探访春风行动政策实效。

森林消防的“炊事能手”:队友离不开的人

音乐会拉开了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序幕。10月5日至13日,以“乐聚北京 悦听世界”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南非、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演出团体与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天坛公园神乐署等场地,为观众带来9场风格多元的音乐会演出,以及围绕乐游中轴、遇见大师、青鸟振翅、艺境探秘、漫步北京、乐享云端等丰富维度策划推出的多场公益活动。(完)

中方:若美方真心希望南海和平稳定,就应停止怂恿拱火

——主题科普活动围绕年度科技节日、科技热点或科技时事,以“一月一主题”的方式在3月至12月开展,共计开展活动10期,每个月的活动主题分别为:3月“珍爱资源”、4月“筑梦航天”、5月“礼赞科学家”、6月“智慧未来”、7月“科技奥运”、8月“美丽中国”、9月“同上一堂科学课”、10月“科技强国”、11月“健康中国”、12月“全民的科学中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